Web Content Display
讲座
穹苍中的蓝色水珠—天文事件与地球生命演化的关系
地球是人类所知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地球上的生命与宇宙息息相关,宇宙的演化过程及当中发生的各种天文事件,都影响着生命的出现和蜕变,甚至是人类文明的由来。在这次讲座中,讲者会为大家讲述相关的科学研究,从中拼凑出生命起源的故事。
讲者:马学纶博士(香港天文学会教育部部长)
漫谈中国古天文(与香港观天会合办)
中国的天文观测历史悠久,古人见物造神,以肉眼所见的月海形状创造出多个月亮神话,又订立十二地支配合十天干来记录时间、日期、方向,更将月亮每晚在天上的轨道划分成二十八宿。讲者钻研天文学多年,在此讲座中,将与大家分享几项他个人在中国古天文领域上的研究和新见解。
讲者:陈铸略先生(香港观天会学术顾问)
黑洞、虫洞和物理学家的多重宇宙(与香港观天会合办)
在电影、电视和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黑洞、虫洞和多重宇宙的描述。到底它们之间有甚么关系呢?多重宇宙又有哪些类型?是次讲座将会为大家介绍这些概念的前世今生。
讲者:黎志伟博士(香港观天会学术顾问)
原始星夜—蒙古国旅摄分享
大家可能对蒙古国感到陌生;然而,它远离光污染,漆黑的夜空却深深吸引一众天文爱好者。除了美丽的星夜外,蒙古国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值得大家一一探索。是次讲座中,讲者会以天文导师、探险家等多个角色及面向与大家诉说他多次到访蒙古国的见闻,并分享在旅途中拍摄星空和在南戈壁沙漠的烈火危崖寻找化石的经历。
讲者:朱子亮先生(资深天文及生态科普工作者)
香港桂冠论坛科学研讨会(与香港桂冠论坛委员会合办)
我们的银河系是宇宙中数以十亿个星系之一。它是一个约有 136 亿年历史,由超过千亿颗恒星组成的庞大螺旋形系统。它的大型旋臂于天空广阔地延伸。在它的四个旋臂中,主旋臂由密度最高的年轻和成熟恒星组成,而小旋臂则主要由气体和形成恒星的活动区域组成。
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参考资料有限,恒星的组成和年龄一直都带点神秘。自九十年代起,鉴于技术的进步,恒星的研究亦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一项新技术是由欧洲太空总处(ESA)于2013年开展的盖亚任务中所使用的开创性太空望远镜。盖亚任务绘制了超过十亿颗恒星的准确位置和距离,以及它们的光谱。这些资料不仅帮助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了解恒星的组成和年龄,还能确定恒星于空中移动的速度和方向。由于天体遵循可预测的轨迹,从过去到未来,数十亿年间的星体路程因此获得重构。将各个重构的轨迹合并成一出恒星动画,人类就能了解银河系多年来的演化过程。
讲者:迈克尔·佩里曼教授(2022年度邵逸夫天文学奖得奖者)及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物理学教授)
主持:柏坤霆教授(香港大学物理学教授及香港大学太空实验室总监)
2017年有外星人飞船造访太阳系吗?1I/2017 U1的异常轨迹和特征
多年来,许多人都很好奇,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体?在本世纪,我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的恒星,有行星环绕运行,当中有些系外行星更位于适居带,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目前,天文学家已把探测生命和科技信号的范围,从火星拓展到系外行星。经历了40亿年,地球才得以演化出复杂的智慧生命体。假若有比地球先进百万年,能突破其母行星能源极限的地外文明,它们又曾否到访地球?
不明飞行物体(UFO)和不明空中现象(UAP)等皆超越了科学范畴。有些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在2017年闯入太阳系的「首使星」(Oumuamua)是来自地外文明。在这讲座中,讲者会与大家探讨科学界对此的想法。
讲者:邓棠波教授(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博物馆专家顾问)
触碰无穷宇宙 韦布天眼主镜制造师(与香港天文论坛合办)
众所周知,主镜是天文望远镜的「心脏」,也是无数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乔·格兰先生是韦布太空望远镜前主镜打磨总工程师。在本讲座中,他将会介绍这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太空天文台的「心脏」的幕后故事。他也会分享制造主镜时的喜乐和所面对的挑战。本讲座的内容独一无二,爱好天文望远镜的你,绝对不会感到失望。
讲者:乔·格兰先生(韦布太空望远镜前主镜打磨总工程师)
国际暗夜社区巡礼:中国深圳西涌
国际暗夜协会致力通过优质的户外照明,保护我们的夜间环境和夜空遗产。作为经国际暗夜协会认证的暗夜社区,位于深圳大亚湾的西涌堪称完美的天文观星圣地。西涌坐拥山海、天文、暗夜萤火虫等多种夜间生态资源,经过一系列社区照明改造升级,最大程度还原了自然状态下的绝美星空。是次讲座中,讲者将分享西涌观星「懒人包」,助你轻松计划行程,体验暗夜社区的观星乐趣 。
讲者:余甘枫先生(香港天文学会会长)及黄伟良先生(香港天文学会委员)
「天象厅谈天说星」讲座系列
太空馆天象厅的数码天象投影系统能实时运算天体的变化,更可逼真地模拟星空,让观众置身其中。太空馆的助理馆长将会每月精选有趣的课题,与大家在天象厅漫谈天文,细说星辰,傲游宇宙。
第一讲:来自地球的太空船
自从人类开始探索太空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太空任务,开发出各种针对特定目标的太空船。当中负责探索一颗彗星的「罗塞塔号」取得了多个「第一」,就让我们在这次讲座中了解它的任务及成就。
讲者:戴文海先生(香港太空馆助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