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

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

講座

穹蒼中的藍色水珠—天文事件與地球生命演化的關係

地球是人類所知唯一有生命的天體。地球上的生命與宇宙息息相關,宇宙的演化過程及當中發生的各種天文事件,都影響着生命的出現和蛻變,甚至是人類文明的由來。在這次講座中,講者會為大家講述相關的科學研究,從中拼湊出生命起源的故事。

講者:馬學綸博士(香港天文學會教育部部長)

2023年10月8日(星期日)
(由於颱風關係,延期至2023年11月5日舉行)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漫談中國古天文(與香港觀天會合辦)

中國的天文觀測歷史悠久,古人見物造神,以肉眼所見的月海形狀創造出多個月亮神話,又訂立十二地支配合十天干來記錄時間、日期、方向,更將月亮每晚在天上的軌道劃分成二十八宿。講者鑽研天文學多年,在此講座中,將與大家分享幾項他個人在中國古天文領域上的研究和新見解。

講者:陳鑄略先生(香港觀天會學術顧問)

第一講: 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
第二講: 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黑洞、蟲洞和物理學家的多重宇宙(與香港觀天會合辦)

在電影、電視和小說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黑洞、蟲洞和多重宇宙的描述。到底它們之間有甚麼關係呢?多重宇宙又有哪些類型?是次講座將會為大家介紹這些概念的前世今生。

講者:黎志偉博士(香港觀天會學術顧問)

2023年10月29日(星期日)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原始星夜—蒙古國旅攝分享

大家可能對蒙古國感到陌生;然而,它遠離光污染,漆黑的夜空卻深深吸引一眾天文愛好者。除了美麗的星夜外,蒙古國更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值得大家一一探索。是次講座中,講者會以天文導師、探險家等多個角色及面向與大家訴說他多次到訪蒙古國的見聞,並分享在旅途中拍攝星空和在南戈壁沙漠的烈火危崖尋找化石的經歷。

講者:朱子亮先生(資深天文及生態科普工作者)

2023年11月4日(星期六)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香港桂冠論壇科學研討會(與香港桂冠論壇委員會合辦)

我們的銀河系是宇宙中數以十億個星系之一。它是一個約有 136 億年歷史,由超過千億顆恆星組成的龐大螺旋形系統。它的大型旋臂於天空廣闊地延伸。在它的四個旋臂中,主旋臂由密度最高的年輕和成熟恆星組成,而小旋臂則主要由氣體和形成恆星的活動區域組成。

在以往的研究中,由於參考資料有限,恆星的組成和年齡一直都帶點神秘。自九十年代起,鑑於技術的進步,恆星的研究亦取得重大進展。其中一項新技術是由歐洲太空總處(ESA)於2013年開展的蓋亞任務中所使用的開創性太空望遠鏡。蓋亞任務繪製了超過十億顆恆星的準確位置和距離,以及它們的光譜。這些資料不僅幫助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瞭解恆星的組成和年齡,還能確定恆星於空中移動的速度和方向。由於天體遵循可預測的軌跡,從過去到未來,數十億年間的星體路程因此獲得重構。將各個重構的軌跡合併成一齣恆星動畫,人類就能了解銀河系多年來的演化過程。

講者:邁克爾·佩里曼教授(2022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得獎者)及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物理學教授)

主持:柏坤霆教授(香港大學物理學教授及香港大學太空實驗室總監)

2023年11月18日(星期六)
11:00 am – 12: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
英語講解
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

2017年有外星人飛船造訪太陽系嗎?1I/2017 U1的異常軌跡和特徵

多年來,許多人都很好奇,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體?在本世紀,我們發現了太陽系外的恆星,有行星環繞運行,當中有些系外行星更位於適居帶,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目前,天文學家已把探測生命和科技信號的範圍,從火星拓展到系外行星。經歷了40億年,地球才得以演化出複雜的智慧生命體。假若有比地球先進百萬年,能突破其母行星能源極限的地外文明,它們又曾否到訪地球?

不明飛行物體(UFO)和不明空中現象(UAP)等皆超越了科學範疇。有些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在2017年闖入太陽系的「首使星」(Oumuamua)是來自地外文明。在這講座中,講者會與大家探討科學界對此的想法。

講者:鄧棠波教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博物館專家顧問)

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觸碰無窮宇宙 韋布天眼主鏡製造師(與香港天文論壇合辦)

眾所週知,主鏡是天文望遠鏡的「心臟」,也是無數天文學家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喬·格蘭先生是韋布太空望遠鏡前主鏡打磨總工程師。在本講座中,他將會介紹這座世界上最偉大的太空天文台的「心臟」的幕後故事。他也會分享製造主鏡時的喜樂和所面對的挑戰。本講座的內容獨一無二,愛好天文望遠鏡的你,絕對不會感到失望。

講者:喬·格蘭先生(韋布太空望遠鏡前主鏡打磨總工程師)

2023年12月2日(星期六)
5:30 pm – 7:0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英語講解

國際暗夜社區巡禮:中國深圳西涌

國際暗夜協會致力通過優質的戶外照明,保護我們的夜間環境和夜空遺產。作為經國際暗夜協會認證的暗夜社區,位於深圳大亞灣的西涌堪稱完美的天文觀星聖地。西涌坐擁山海、天文、暗夜螢火蟲等多種夜間生態資源,經過一系列社區照明改造升級,最大程度還原了自然狀態下的絕美星空。是次講座中,講者將分享西涌觀星「懶人包」,助你輕鬆計劃行程,體驗暗夜社區的觀星樂趣 。

講者:余甘楓先生(香港天文學會會長)及黃偉良先生(香港天文學會委員)

2023年12月3日(星期日)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天象廳談天說星」講座系列

太空館天象廳的數碼天象投影系統能實時運算天體的變化,更可逼真地模擬星空,讓觀眾置身其中。太空館的助理館長將會每月精選有趣的課題,與大家在天象廳漫談天文,細說星辰,傲遊宇宙。

第一講:來自地球的太空船
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太空以來,已經進行了多次太空任務,開發出各種針對特定目標的太空船。當中負責探索一顆彗星的「羅塞塔號」取得了多個「第一」,就讓我們在這次講座中了解它的任務及成就。

講者:戴文海先生(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

第一講: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
7:00 pm – 8:00 pm
香港太空館天象廳
粵語講解

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