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

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

講座

即場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周年誌慶活動:「香港航天科研」講座系列

從探月登月到航天育種,本港科研團隊一直積極貢獻國家的航天事業,致力宇宙探索。是次講座榮幸薈萃四位本地科學家,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航天科研與成就。

月球探測:從登月到基地建設
本講座將概述月球著陸探測與月球基地建設,內容包括:月球的基本信息,各國過往探月任務的介紹,月球上有趣的科學發現,月球基地的重要性與選址,以及建設的關鍵技術等。講者還將探討月球與深空探索的未來前景。
講者:吳波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張心瑜空間科學教授)
日期:4.10.2025(星期六)
時間:2:30 pm - 4:00 pm
語言:普通話
不設現場直播,稍後於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設網上重溫

香港機械人探月大任務
本講座將介紹「嫦娥八號」任務與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宏圖。講者將分享香港研發的探月機械人,如何為未來駐月任務擔綱關鍵「先鋒」,並展望本港科研對國家深空探索的持續貢獻。
講者:于宏宇教授(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聯合主任、嫦娥八號香港操作機器人任務負責人)
日期:4.10.2025(星期六)
時間:4:30 pm - 6:00 pm
語言:普通話
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設網上重溫

觸摸月光:月壤奧祕
月壤樣本蘊藏着月球的奧祕,研究月壤是人類認識這一近鄰的重要途徑。在2020年和2024年,「嫦娥五號」、「嫦娥六號」探測器相繼發射升空,並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本講座將介紹中國月球採樣任務,並展示香港大學科研團隊在月壤研究上的成果。
講者:錢煜奇博士(香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日期:11.10.2025(星期六)
時間:2:30 pm - 4:00 pm
語言:普通話
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設網上重溫

種子的航天之旅
「航天種子」從何而來?何為航天育種?其重要意義何在?航天育種實驗如何開展?甚麼樣的種子能獲得「航天通行證」?本講座將為你揭開航天育種的科學原理,展現「航天種子」誕生的非凡旅程!
講者:林漢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卓敏生命科學教授)
日期:11.10.2025(星期六)
時間:4:30 pm - 6:00 pm
語言:粵語
香港太空館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設網上重溫

4.10.2025(星期六)
11.10.2025(星期六)
2:30 pm – 4:00 pm
4:30 pm – 6:0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普通話及粵語講解
香港太空館
YouTube頻道

「天象廳談天說星」講座系列

太空館天象廳的數碼天象投影系統能實時運算天體的變化,更可模擬不同時與地的星空,讓觀眾置身其中。太空館的助理館長將會精選有趣的課題,與大家在天象廳漫談天文,細說星辰,遨遊宇宙。

伽利略眼中的星空
在1609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夜空,他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開展了天文學的新篇章。在這講座中,我們將利用數碼天象投映系統,帶你穿梭時空,重現伽利略眼中的星空奇觀,一窺宇宙的奧祕。
講者:張芷珊女士(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
日期:21.10.2025(星期二)

我們是唯一嗎?
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隨着天體生物學的迅速發展,科學家愈發相信,宇宙中很可能存在着某種形式的生命。在這講座中,我們將介紹科學家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最新理解,並探索那些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世界。
講者:胡凱怡女士(香港太空館助理館長)
日期:16.12.2025(星期二)

 
21.10.2025(星期二)
16.12.2025(星期二)
7:00 pm – 8:00 pm
香港太空館天象廳
粵語講解

月球漫步與火星探索

與香港觀天會合辦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衞星,也是人類迄今唯一登陸過的地外天體。自上一次載人登月任務已過去五十年,如今,登月再度成為重點目標,月球漫步計劃重獲關注。與此同時,多項探測表明火星曾經存在液態水,甚至可能有過生命跡象,這使得載人登陸火星也成為新焦點。是次講座將回顧近年來對月球與火星的新發現,並展望未來的太空探索任務。

講者:黃耀華先生(香港觀天會學術顧問)

6.12.2025(星期六)
3:00 pm – 4:30 pm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粵語講解

Web Content DisplayWeb Content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