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於2002年成立,並設有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和數學科學,以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在近期獲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該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家。
2019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頒予愛德華•史東以表彰他領導旅行者項目。旅行者項目在過去四十年間,改變我們對四顆巨行星和外太陽系的瞭解,開展了探索星際空間的任務。
愛德華•史東 1936年於美國艾奧瓦州諾克斯維爾市出生,現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大衞•莫里斯物理學講座教授和特別項目副校長。1959年及1964年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分別取得物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隨後,他加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員(1964–1966)、高級研究員(1966–1967)、助理教授(1967–1971)、副教授(1971–1976)及教授(1976–1994)。自1994年起成為大衞•莫里斯講座教授,以及從2004年起擔任特別項目副校長。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期間,亦曾擔任物理、數學、天文學部主任(1983–1988)、負責天文設施的副校長(1988–1990),以及副校長和噴射推進實驗室所長(1991–2001)。愛德華•史東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航行者(又稱旅行者)是美國太空總署探索外行星的任務,由1977年發射的兩艘太空船航行者一號及二號組成。完成近距離研究木星和土星的主要任務後,航行者二號更造訪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兩艘太空船繼而飛離太陽系,現已進入星際空間。航行者一號更成為目前最遠的人造物體。
航行者大大加深了我們對巨行星多方面的瞭解,包括其質量、形狀、大氣層、行星環以至重力場;亦提高了我們對巨行星許多衞星的認識,並且發現了22顆衞星。在可見的未來,航行者二號將仍是唯一探訪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由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相比起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似乎更能代表大部分系外行星,所以航行者二號所得獨一無二的數據,對系外行星的研究更顯得重要。
重要日期
航行者一號 | 航行者二號 | |
發射 | 1977年9月5日 | 1977年8月20日 |
飛越木星 | 1979年3月5日 | 1979年7月9日 |
飛越土星 | 1980年11月9日 | 1981年8月25日 |
飛越天王星 | 不適用 | 1986年1月24日 |
飛越海王星 | 不適用 | 1989年8月25日 |
太陽系全家福 | 1990年2月14日 | 不適用 |
進入星際空間 | 2012年8月25日 | 2018年11月5日 |
2019年時與地球的距離
航行者一號 | 145天文單位 |
航行者二號 | 120天文單位 |
(1天文單位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與航行者二號相比,航行者一號雖然較後發射,但其路徑讓它較先到達木星,因此命名為航行者一號。
航行者發現天王星及海王星的磁軸大幅度傾側偏離自轉軸,位置亦頗為偏離行星中心。可以想像,這兩顆行星上的指南針不再指向北極點。
航行者觀察到海王星有一個巨大的風暴系統:大黑斑,其大小比得上地球,附近的風速更可高達每小時2000公里。海王星是太陽系中風速最高的地方。
航行者一號在距離太陽60億公里的位置,拍攝了一輯太陽系「全家福」,包括被稱為「暗淡藍點」的地球圖像,這圖像可顯示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如何渺小,因而成為代表地球的一個標誌。
每艘航行者都載有「黃金唱片」,當中收錄了55種語言的問候句,以及經挑選的天然聲音(例如風聲)、音樂和圖像,用以描繪地球上多樣性的生命和文化。只有航行者遇到外星高智慧生物時,黃金唱片才有機會被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