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份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月食的時候,以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為180°,所以月食必定發生在「望」(即農曆十五日前後)。要注意的是,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約5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才有機會連成一條直線,產生月食。
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份進入地球的本影時,便會出現月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內時,便會出現月全食;至於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造成月面的光度極輕微減弱,很難用肉眼發覺有甚麼分別,因此不為人所注意。
由於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因此在月全食時,月球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區內,絕不會出現月環食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