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強調,這一項工作是任何一位天文愛好者都可以進行的,甚至你的親友,就算他們未有觀星經驗,但只要經你指點一下,便可以進行這項工作,而且人數愈多愈好,方便統計之用。
這項觀測的目的,只要數出有關流星雨可觀測到的流星數目,和不屬於這個流星雨的流星數目,所以工作非常容易。首先在星空中找出輻射點所在位置的星座,留心那些流星在天空的軌道,看其延長線是否落在這個輻射點的天區上。如果是的話,這一顆流星便是屬於這一流星雨,否則的話它可能是其他流星群的,或是一些偶發流星。只要把每一小時內觀測到屬於這個流星雨的流星數目,和不屬於這個流星雨的數目記下,便大功告成。
正如上面所說,觀測工作極其簡單,你甚至不用把流星的軌跡畫在星圖上,因這是一項技巧較難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進行觀測,一些用具是必備的。一個舒服的位置,如安樂椅、膠地蓆加上枕頭,都可令你觀測得舒服一些,而令觀測結果更為準確。切勿坐著而仰頭觀看,因為這樣會防礙頸部血液循環而減弱視力。一個光度暗弱的電筒,或在電筒前包著紅紙,可方便記錄,而鉛筆和白紙更是必備的,可記下流星的數目和觀測時間的始末,故此,一個手錶也要用上了。所用的筆最好不要用圓珠筆,因躺下向上書寫時,墨水流不出來,而需要轉身往下寫便費時失事了。
目視觀測流星雨的用具
每一次觀測時間的長度最好定為一小時,每一晚的觀測不應多於四小時,以免身體疲倦而影響觀測結果,而每段觀測後應有時間作短暫休息及進食,以維持精神,增加工作效率。禦寒衣物也是必需的,否則冷壞身體,便難繼續觀測了。若有兩人或以上於同時進行觀測,每一個觀測者要相隔開來,互相之間不要交換意見,否則會令觀測結果出現人為的誤差,使記錄中的流星數目被人為地增加(譬如:不同的觀測者對同一顆流星的形容不同,便可能被記錄為兩顆流星),對求出每位觀測者的個人觀測標準造成影響,而各人觀測的天區方向也應不同,使流星數目的統計更為準確。
在填寫記錄表的時候,需要填上當時可見到的最暗星等,附圖為小熊座各主星及其星等,可作為參考之用。
小熊座各主星及其星等 對於較有經驗的觀測同好來說,可嘗試進行較複雜的工作,如記下流星的軌跡、其長度、星等、顏色、過後是否留有痕跡、延續時間等。可以兩人為一組,一人手拿星圖及筆負責觀測,另一人手拿記錄紙及手錶負責記錄。當觀測者觀測到流星出現時,便叫一聲「有」,並把流星在星空的軌跡畫在星圖上,隨後便對記錄者說出流星的光度、延續時間、顏色和是否有爆炸及餘跡。記錄者在聽「有」時,便看手錶把時間記在記錄紙上,並把觀測者所說有關流星的各項資料也記錄下來,再把流星編號寫在流星的軌跡旁,以資標明。兩人的分工要清楚,記錄者不要加入個人意見及爭論,否則人為誤差更大。這時一個雙筒望遠鏡可幫助流星餘跡的觀察,而一座錄音機也可準確記下當時說出所見的一切。
在整理報告時,一些定性、定量的總結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大部分流星都有爆炸」、或是「百分之四十,正負五的流星是深紅色的」等。若在流星雨出現時,每小時的流星數目多達數百顆,稱為流星暴,這時觀測時間的長度可減至5到10分鐘,而觀測天區的面積也可相對地減少,這些變化也應標明於記錄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