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充滿著稱為流星體的塵埃和固體塊,當這些「太空渣滓」闖進地球的範圍時,便會和大氣摩擦而發光,成為我們日常所見的流星。
流星的出現通常是單個而零星的,出現的時間及方向亦沒有規律,這樣的流星稱為「偶發流星」,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每小時大約可看到10顆偶發流星。
「流星雨」的天文現象
許多流星像從星空中某一點(稱為輻射點)向外散射而出,其實流星群飛向地球時大致是平行的,輻射點是視覺上的透視現象。流星雨的成因是地球遇上了一群密集的流星體,一般相信,流星群是由周期性彗星分解出來的物質或由瓦解了的彗核所形成,所以流星群和其母體彗星有大致相同的軌道,由於流星群的軌道頗為固定,所以地球會周期性地穿越這些流星群,形成固定出現的流星雨,例如「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十二月雙子座流星雨」等。
「流星雨」通常都並不特別壯觀,有時甚至只比平日的流星稍多而已,令不少慕名而至的觀星者大失所望。但如果有幸看到一次「真正」的流星「雨」,肯定是一次畢生難忘的經驗。
一八三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晚上,美國波士頓市民驚愕地看到在獅子座附近的天空中,流星如煙花綻放、暴雨激射,成千上萬地傾盤而下(有些估計甚至認為每小時超過十五萬顆!),情境之壯觀,可想而知。難怪當時不少虔誠的教徒皆以為是世界末日,更有美國人因而自殺。
最近一次獅子座流星雨大爆發在2001年發生,在極大值時每小時可以看到1000多顆流星。香港是2001年獅子座流星雨的其中一個最佳觀賞位置。在2001年11月19日,在香港的郊區每分鐘可以看到七到八顆流星(即每小時500顆左右),一些更是亮度0度以下的火流星。當天,市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有顏色的流星,如由紅轉綠。